查看原文
其他

代代传承红色初心 ,绵绵用力深耕八闽!这就是资产过万亿的农信社

李卫民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截至2021年末,福建农信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所有者权益首次突破千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近8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5700亿元,资本充足率17.59%,居全国农信系统首位;拨备覆盖率413%,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二。成绩的取得是福建农信代代传承红色初心、绵绵用力深耕八闽的结果。

1951年8月,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在福州郊区新店乡试办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首家信用社,揭开了新中国信合事业的福建篇章。时间往前再推22年,1929年10月至11月,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倡导下,福建省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和上杭县北四区创建了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从此,红色基因融入福建农信的血脉,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福州市新店信用社第二届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05年新一轮深化改革、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福建农信紧扣福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脉搏,传承红色农信基因,担当起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的重任,实现了发展提速、效益提高、服务提优、形象提升的有机统一。

截至2021年末,福建农信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所有者权益首次突破千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近8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5700亿元,资本充足率17.59%,居全国农信系统首位;拨备覆盖率413%,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二(仅次于浙江农信系统);不良占比1.28%,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相较2005年改革时期,资产规模增长19.71倍,存款规模增长14.12倍,贷款规模增长12.75倍,近9年纳税额均占全省税收收入的1%以上。社会各界对农信社(农商银行)的美誉度、满意度不断提升,省领导对农信社的改革发展成就以及服务乡村振兴成效给予充分地肯定。


深耕主责主业
创社初心历久弥新

农信生来姓“农”,红色农信建社之初便确立了“便利工农群众经济的周转,帮助发展生产,实行低利借贷,废除高利贷的剥削”的宗旨,形成了党领导下帮助工农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历经90余年风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70余年来,一代代福建农信人积极践行支农支小、深耕本土的宗旨,当好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

截至3月末,福建农信涉农贷款余额3930.2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773.3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00.62亿元,十大乡村特色产业贷款余额426.19亿元,均居全省银行业第一。

政策规划因时因势。今年1月,福建农信出台了年度一号文件《福建农信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行动方案》,这是自2005年省联社成立以来,第17份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愿景下,福建农信将支农支小重点工作跟随着国家“三农”工作的战略性转移而转移,将自身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省建设布局中。

去年福建农信制定了“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为“十四五”期间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确立了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并结合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的部署,先后出台福建农信《“十四五”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规划》《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工作方案》《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数字化产业平台金融服务方案》等方案,组织召开绿色金融、海洋金融、乡村振兴等专题部署会,通过建立省联社统一指挥、各行社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四大经济”工作有效落地。

福鼎联社金融助理了解茶农生产情况

重点投放精准精深。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福建农信以支持富民产业为落脚点,逐项逐条对照福建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备选名单、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清单、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名单,制定“支农支小白名单”,实现项目融资需求精准对接,大幅提高对涉农主体的授信额度。

比如,茶产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福建农信主动对接福建省农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福鼎市的白茶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茶农、茶经纪人、茶企等量身定制“福茶•溯源贷”系列产品,实现了“数据信息化、交易线上化、溯源数字化、融资便捷化”。该做法入选福建省第一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被评为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惠金融创新项目”。

同时,积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组织对接力度,大力推广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模式,切实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质效。截至3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户数2.42万户、余额76.17亿元。

拳头产品求新求变。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林地多,农业资源多样性特点明显。长期以来,福建农信依托山、海、林要素禀赋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经济活跃等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信贷产品。比如,紧跟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整合推出了“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产品,着力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为乡村振兴“供血输氧”。

截至3月末,“五福”产品升级为29款,贷款户数76.2万户、余额1636.1亿元。“五福”系列产品入选“2021年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以“福林”系列产品为例,多年来福建农信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围绕习总书记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林业金融创新,自2004年在全国首发林权抵押贷款以来,创新不曾间断,形成了以服务“绿水青山 生态福建”为主题的“福林”系列绿色金融产品。

其中,既有结合中央、省里林业贴息、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政策,为林农林企便捷融资定制的福林贷、惠林卡、益林贷等产品;又有支持茶产业、林竹产业、花卉苗木等林下经济发展的福茶贷、兴林贷、福卉贷等贷款品种,还有助推林竹生态价值实现的碳汇贷、金林贷、林票贷等碳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福林”系列贷款余额达130.24亿元,惠及9.39万户林农林企,常年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


深研普惠金融
挎包银行更新迭代

福建农信天生带有服务“三农”的基因,在人缘、地缘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早期,农信人挎着背包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一元两元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给客户送上最及时、最暖心的服务,被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挎包银行”。几十年的光阴流逝,福建农信涌现出“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垄上行金融服务队”“红马甲金融服务队”等新时代的“挎包银行”。

“家门口”服务触手可及。作为省内扎根基层最深的金融机构,福建农信已经实现了全省营业网点“乡乡通”、普惠金融便民点“村村通”、电子银行服务“户户通”。目前,福建农信布设农村金融普惠服务点1.1万个,站点数量、行政村覆盖率、交易量等稳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在“三通”服务品牌基础上,福建农信提出“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联合市县党政部门向广大基层乡镇派驻金融助理,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目前,福建农信累计派出金融助理6194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4939名,全省15481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金融助理充分发挥驻点服务优势,深入推进整村授信,联合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等活动。

截至2021年末,福建农信整村授信行政村(社区)数11420个,整村授信占比67%;累计评定信用村6435个,累计用信2453.26亿元,信用村占比近40%,累计举办“金融夜校”“金融圩日”“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近5万场,促进城乡信用环境持续改善。

“融合化”发展协同发力。在巩固传统渠道阵地优势上,福建农信大胆探索多社融合模式,以基层信用社、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为载体,整合益农信息社、供销社站、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实现人员、组织、网点的融合发展,凝聚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合力。

人员融合方面,加强与科技特派员、驻村书记、乡贤能人的联动,并积极争取金融助理受聘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如省联社泉州、南平办事处分别与市政府联合发文,明确金融助理受聘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

组织融合方面,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理念,先后引进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具有“涉农基因”的组织入股农信机构,创建新型股权纽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格局。

网点融合方面,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转型升级,搭建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服务“五位一体”的福农驿站,让原先单一的普惠金融服务更丰富、更贴近民生。截至3月末,全系统已建成线下福农驿站74个、在建49个。比如,永春联社在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建设升级版“福农驿站”,与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在花石社区创办的生态文明研究院人才驿站,以及乡创协会、县直播协会等群团组织之间建立了多方协作机制,实现了“基础金融业务”并起来、“产+供+销+信用”串起来、“党建+金融+人才+乡创”合起来,受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当地农户等多方主体“点赞”。

永春联社金融助理在福农驿站内为客户普及相关金融知识

“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福建农信结合自身定位、客群特点,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依托数字化转型,推动大零售业务转型。比如,为了打通大量农村“非标”资源资产的信息壁垒,实现农村要素“非标转标”,积极探索与福建省纪委、省财政厅独家合作建设“福农e政”银政直联平台,完成首批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建设7000个,已覆盖67个县区、426个代发单位,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资金发放等49项财政性资金共计6.41亿元、服务110.67万人次。在大力推广“福农e政”的基础上,进一步嵌入财政部门的一卡通建设、农业部门的三资平台建设中,积极打造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完成12个子系统建设,提供农村“三资”管理、农业农村产业、农村要素流转、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服务、农村数智监管等六大服务,形成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数字普惠金融“福建农信模式”。全省共计42个县区的560个乡镇经管站依托福建农信“小三资”系统对7777个村(居)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村级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监管,占全省乡镇总数(统计范围内)的74.17%。


深化党建引领
服务大局主动有为

红色农信在党的领导下诞生,并实现了党对金融事业的直接领导。根植于红色农信诞生地的福建农信本身在强化党建引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10年福建农信系统党组织转为省联社党委垂直领导后,福建农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保持血脉联系,通过把党建工作做实、做强、做细,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福建农信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强治理”提升政治领导力。2020年,省联社党委结合福建农信历史渊源和经营管理实际提出“三个结合”,即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将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微观战略有机结合、坚持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以加强党的领导来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福建农信迅速部署把党建工作写入省联社及各行社章程,将党建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近年来,严格落实党委集体决策、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由党委前置研究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党组织的领导权和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推动党委委员进入“三会一层”,把党委的决策落实到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之中去,推动不同管理主体优势互补、齐抓共管,形成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

以“稳根基”提升组织战斗力。如何实现党组织的有形有效覆盖,如何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这是福建农信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党建落脚点问题,福建农信在全省探索开展“支部建在网点(部门)上”专项行动,自推行以来全系统新增设党组织437个、共设党组织1074个,实现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针对“两张皮”问题,福建农信也从基层党组织破题,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当地党政部门、中小微企业、涉农组织等结对共建,依托福建农信“三有书屋”、党建基地等平台,探索开办乡村振兴学堂,打造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便民服务等功能互补的学习平台,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深化银政、银企合作。

除了“塑形”,福建农信也注重为基层党组织“铸魂”。去年,福建农信组织全系统1074个党组织和9772名党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长征出发地宁化举办两期读书班,并结合建党百年,举办了红色表彰、红色观影、红色宣讲等系列庆祝活动,在红色农信诞生地龙岩拍摄庆祝建党百年主题视频,在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以及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视频号等媒体进行转载。

建党百年之际,福建农信唱红歌为党献礼

以“优作风”提升自我革新力。福建农信坚持每年召开全省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用好党建考核这个载体,定期出台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暨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深入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通过“五个一”廉政教育机制(签订一份承诺书、开展一次风险防控培训、召开一次警示教育会议、参观一次警示教育基地、总结一份处分情况通报),进一步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设立了省联社党委巡察办公室,推动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及审计部、风险管理部等职能部门监督协调联动,形成“立体化”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近年来,福建农信持续开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提出了“坚持‘实干兴社’,打造‘有为农信’”的工作理念,今年更是结合福建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以“优作风”树“好社风”。


深思改革转型
体制机制提档升级

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要求,2005年福建省组建了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形成了当前39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28家农村商业银行“两位一体”的格局,凸显“小法人、大系统”的特色与优势。与此同时,不断优化的体制机制也让福建农信发展的脚步也愈加稳健。

立足“改”,体制形神兼备。随着新一轮农信社深化改革到来,省联社改革也提上日程。

省联社层面,福建农信严格按照“有利于回归本源扎根县域、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信系统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提升总部机构顶层设计和专业服务能力”的“五个有利于”总体要求,创新重构体制机制,围绕抓党建、管方向、带队伍、控风险、强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

法人行社层面,近年来福建农信根据“保持县域法人主体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的要求,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稳妥推进改制农商银行,并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确保“形神兼备”。

聚焦“实”,服务到位有为。省联社的四项职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其中最重要的职能是服务,服务到位才是有为。为了提升服务质效,2020年开始,省联社率先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深化机关内部改革,重构绩效考核体系。

内部改革上,开展了省联社机关部门职能整合和人员“三定”工作,推动审计、科技、运营、办事处条线改革,通过优化部门职责、优化人员组合、优化运转流程,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提升运转效率。

绩效考核上,推进由规模考核向价值考核的导向转变,按照“重新分层分类,简化考核指标,突出工作重点”要求,重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双百分制+序时考核”模式,持续优化资产负债、存贷比、支农支小、整村授信等核心关键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科技服务上,福建农信在全国农信系统第一个实现全省数据大集中,建成覆盖渠道服务、客户营销、产品服务、运营服务、风险管控等多个类别,包含149个较大型银行信息科技系统;构建“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架构,取得研发、运维、安全管理等多项国际认证,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治理体系;致力于科技创新研究,获得多个专利研究成果。

守好“门”,方能行稳致远。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过去,福建一些行社也发生过不同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为高风险机构。直到去年,在省联社党委的指导下,福安联社各项经营指标得到明显修复改善,实现化险“摘帽”,福建农信高风险机构“清零”,成为全国第四个高风险机构“清零”的省份。

长期以来,福建农信坚持以防范风险、促进合规为目标,健全福建农信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优化合规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合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实现合规风险管理全覆盖。2005年以来,省联社共制定了322项涵盖合规政策、关联交易管理、授权经营管理、合规文化建设、合规审查等在内的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监事长“排雷行动”、合规“三强化”等,通过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合规管理、监督检查体系,筑牢了金融安全的“防火墙”。2021年末,福建农信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实现“三降”,不良占比创十年来最好水平。


李卫民:聚焦乡村振兴 当好绿色金融“排头兵”

实干兴社!福建农信2022年将围绕“三有”“三新”“三不”推进工作

编辑:李美;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